欢迎访问宝鸡市川渝商会网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三地新闻 > 正文
一枝一叶总关情
发布时间:2013-11-20  阅读:1387次
  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民政一头连着民,一头连着政,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。
  陇县山大沟深,沟壑纵横,自然灾害频繁,面对经济基础薄弱的县情和庞大的困难群体,比起其他县区,解决民生问题的担子无疑更重、更难、更紧迫。
  在建设宝鸡副中心城市的热潮中,陇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,项目建设如火如荼,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同时,该县在民生建设上也交上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。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该县民政局全面落实“为民、务实、创新、奉献”的八字方针,创新实干,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,多项工作也走在了全市前列,打响了民政为民品牌。
  初冬时节,走进陇县,不论是在机车轰鸣的民政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地,在环境优美、服务贴心的敬老院,还是在初具规模的二郎山公墓,处处可以感受到一个个强有力的惠民音符在跳动,一幅幅生动的惠民画卷在展开。
  惠及民生 五保老人乐陶陶
  走进陇县中心敬老院,只见花草绿树,假山长廊,曲径亭台,仿佛让人置身一个园林式的公园。老人们穿着新发的棉衣,坐在温暖的阳光下聊天、下棋,脸上洋溢着安详而满足的神情。 (下转第三版)
  (上接第一版)
  这一幕,不禁让人联想到《礼记》中描述的“大同社会”:“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” 2000多年前孟子的这一美好憧憬,正是陇县民政人孜孜不倦的追求。
  陇县有 26万人口,其中农村五保对象610名。为了给五保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,陇县抓住国家大力支持灾后重建项目的有利时机,先后投资 1500万元、 680万元建设中心敬老院和区域敬老院。在建设过程中,县上坚持高起点定位、高标准实施、高强度推进,全力打造环境温馨、服务贴心、老人称心的幸福家园。
  陇县中心敬老院位于陇州八景之一“温溪不冻”的温水镇,占地 27.3亩,可容纳 300余人,有餐厅、理发室、活动室、图书室、卫生室等设施,集生活、健身、娱乐、医疗为一体。目前敬老院入住农村五保对象 289人,他们当中有的长年生活在这里,有的在敬老院和家里两头辗转,入住自愿,来去自由。敬老院模糊集中供养、散养界限,探索建立了“候鸟式”五保供养模式,老人们对生活方式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。
  在敬老院里,老人们居住的房间干净整洁;每日三餐品种丰富,一周之内不吃重样饭,平时还供应有茶叶、白糖等,就连喜欢熬浓茶喝的老人都特设有“工作间”。敬老院还贴心地为老人做“生日宴”、“病号餐”,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安排专人护理,送水、送饭、送药到床前,并先后为三对情投意合、愿意结为伴侣的五保老人筹办了婚礼。
  在陇县中心敬老院南边,是一块 10亩大的生产养殖区。有能力、身体好的老人可以自愿在这里参加劳动,种菜、养鸡、养猪,既锻炼了身体、充实了生活,又能向食堂供应菜、肉、蛋,实现“以院养院”、可持续发展。夏天的黄瓜、西红柿,冬天的白菜、萝卜,院里所需蔬菜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。今年国庆节,院里杀了 30多只鸡为老人们改善生活,老人们说:“我们在这里吃得好、住得好,还不花一分钱,梦里都能笑醒来。”陇县中心敬老院以争创全国模范敬老院为目标,在巩固提高敬老院“硬件”和“软件”建设上狠下工夫,实现服务优质化、管理制度化、生活多样化,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,使敬老院真正成为全县五保老人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”的家园。
  陇县区域敬老院位于东风镇,是全镇最漂亮的建筑,共有床位 150余张,今年 5月份投入使用,现已入住农村五保老人 60余人。区域敬老院规模虽小,但标准不低,同样设施齐全、温馨舒适,与中心敬老院相辅相成。两所敬老院的建成投用,彻底解决了全县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问题。
  强基固本 民政项目奏强音
  保障民生,重在经济基础,贵在项目保障。钱从哪里来?一直是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。“我们要转变‘等、靠、要’的观念,积极向上争资金,拓宽资金筹措渠道,变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’为‘办多少事找多少钱’,一定要做好打基础、管长远的民生项目建设。”陇县民政局局长宋福焕说。
  陇县民政事业服务设施大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设施老化,功能不足,服务环境较差,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对民政服务的新期待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陇县民政局领导班子着眼长远,科学规划,坚持“项目民政”理念,时刻关注上级政策和扶持方向,及时捕捉项目信息,积极跑省市部门汇报联系,千方百计争取资金。2012年,全县共争取民政资金 8036万元,这为民政事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  今年“五一”前,计划总投资 4310万元的陇县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,半年来,项目建设顺利推进,目前已完成投资 1260万元。据介绍,该中心共 16层高,包括救灾物资仓库、救助管理站、县级社区服务中心、儿童福利院、老年公寓 5个项目。其中,陇县救助管理站建筑面积 2250平方米,设计床位 70张,可为流浪乞讨人员、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的食宿、教育和救治;县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 1620平方米,建成后可为市民提供政策咨询、司法援助以及矛盾纠纷调处等便民服务;救灾物资仓库建筑面积 1550平方米,能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;儿童福利院建筑面积 3000平方米,设计床位100张,将是孤残儿童生活康复的温馨之家;老年公寓建设高标准套间 300余套,设有康复室、棋牌室、书画室、阅览室等,可为空巢老人、丧偶老人等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  陇县县城常住居民近 7万人,每年自然死亡人口 400余人,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二郎山公墓占地面积小、建设标准低、配套服务设施少。近年来,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常住居民的快速增加,城郊可用作墓地的坡薄地日趋紧张,不仅价格高涨而且“一墓难求”,让逝者“入土为安”的丧葬消费需求给新时期民政殡
  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。为积极适应陇县建设宝鸡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,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、改善人居环境,节约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,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居民“治丧难”的突出问题,县民政局乘势而上,启动实施了二郎山公墓改扩建项目。公墓由长安大学设计研究院主持设计,占地 352亩,预算总投资 2400万元,规划新建墓穴 35000座,其中土葬区占地 42亩,规划墓穴 6000座,火葬区占地 130亩,规划墓穴 29000座。二郎山公墓建成后,将集传统文化、现代文明、建筑艺术、人文景观、追思祭祖、休闲观光为一体,可满足城区居民 50年的丧葬消费需求,从根本上解决陇县城区群众“安葬难”的突出问题。
  目前,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,二郎山公墓已经完成了水银河大桥、景观牌坊、陵区主干道、台田整理,新修的第一批 150座墓穴已经投入使用,累计完成投资 800余万元。二期工程将着力抓好陵区绿化美化、主题广场、淤地坝、主干道硬化等工作。同时,规划占地 20亩,预算规划投资 1000万元的陇县殡仪馆已经完成了土地征用、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。新规划的殡仪馆功能配套、设施完善、着眼长远,集火化、吊唁、丧葬于一体,可满足城区居民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丧葬消费需求。
  扶弱济困 灾后重建谱新篇
  暴雨如注,山体滑坡,土坯房变为危房,群众忧心忡忡;科学选址,灾后重建,座座新房拔地而起,新的生活从此开启。在陇县采访,住进新房的群众谈起今昔对比都感慨不已。
  陇县是我市山区县之一,在土崖边、山坡上、沟沟坎坎里,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已经“老态龙钟”的土坯房。由于土坯房大多盖得较早,选址不科学,建造标准低,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。每年汛期,连续强降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,致使土坯房受损甚至倒塌,这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。
  安居才能乐业。近年来,县民政局在对全县农村土坯房进行全面摸底、分类造册登记的基础上,充分抢抓国家对因灾造成倒房(重度危房)恢复重建补助政策的有利时机,积极动员倒房户、危房户抗灾自救、恢复重建。从 2010年至今,全县实施灾后倒房(重度危房)恢复重建 729户,落实国家政策补助资金1458万元,危房维修 3006户,落实国家政策补助资金 601.2万元,共计 2059.2万元。
  李家河村一组是陇县去年灾后重建的三个集中点之一,也是全县最大的一个点。来到这个搬迁点,只见青砖白墙的新房一座连着一座,门前的水泥路平平坦坦,路边竖立着新装的路灯。村民王金爱告诉记者,她们一家原来住在台塬上的 3间土坯房里,吃水还要到井里去挑,现在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,走上了水泥路,还要拉自来水、装太阳能,生活一下子变了样。村支书介绍,这里现在住的 24户人,以前都住在台塬上,今年“五一”前后陆续搬了下来。以前住得偏、房屋旧,许多村民发愁地说,出多少彩礼都怕给儿子找不下媳妇。现在住到了新家,村民们说,这下给儿子好说媳妇了。
  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面对催人的形势和大好的机遇,陇县民政局一班人满怀激情地表示,全县民政人将以“建设宝鸡副中心、民政争当排头兵”的信心,以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,攻坚克难,奋发有为,狠抓项目促发展,创新思路保民生,用民政人的热情与忠诚,续写陇县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!
宝鸡市川渝商会 版权所有
地址:宝鸡市金台大道世纪旺座20楼 联系电话(传真):0917-3325066 联系人:张丹(13759783078)
E-mail:2841871139@qq.com 网址:www.sxbjcysh.com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